close

父愛不缺席


父親的心角色



你扮演怎樣的父親角色?


你期待怎樣的父親角色?


父愛不在於陪伴時間的多寡,


而在於互動的品質和情感的交流。



後陽台有一整排家庭號奶粉空罐,那兒是外子和孩子們的「故事雅座」。在這裡,「阿里巴巴」的魔幻洞窟,不只有金幣、珍寶,更有令孩子心眩神馳的雲霄飛車、布丁、巧克力、奶昔、冰淇淋……;「白雪公主」的情節、人物全被翻新篡改,白雪公主嫁了人猿泰山,因為難耐陣陣體臭,駕著太空船攀升到冥王星……。


徘徊在「故事雅座」,聽著「爸爸版」的故事,我和孩子們一樣期待,期待著更光怪陸離的情節……。


全家至石門老梅溪溯溪,爸爸慎重選擇了路徑,一路上動手又動口的示範溯溪技巧,既要滿足一妻五子冒險溯溪的需求,更要守護一家大小的平安。


在灣潭露營戲水,爸爸把罐裝可樂藏在石縫裡,要大孩子潛泳尋覓;又用裝海鮮的大保麗龍盒當船駛,小小孩坐在盒中,呵呵笑地沈醉在對父親的信任和慈愛中。


這些頑皮、冒險的遊戲,令我這個「媽媽」除了瞠目結舌之外,更大大領略了爸爸、媽媽角色的大不同。



父親的身教影響


你扮演怎樣的父親角色?你期待怎樣的父親角色?只要一個挑起家庭經濟的父親角色?還是一個既能養家,又能替小小孩洗澡,還會每晚在孩子就寢前說一段故事的父親?


廿一世紀的台灣,未婚生子率和離婚率逐漸升高,有些孩子在生活中是沒有父親的。許多父親為了生計、事業,長期滯留中國大陸和海外,因此,有許多孩子感受不到父親的存在。父親忙、父親不在、父親疏遠了,孩子到底錯失了什麼?


愈來愈多學者參與「父親」角色的研究,這些研究印證了父親和孩子間的關係,有著與母親所沒有的獨特性。從懷孕開始,父親的參與會帶動孩子許多能力的開展,尤其是人際關係的發展。有一項調查發現:五個月大的男嬰,如果與父親有較多的接觸,當他被陌生人圍繞時,比較不怕生,也比較願意讓陌生人抱。另一項研究也證實:一歲多的嬰兒,如果與父親有較多的接觸,和陌生人獨處時,他們的哭喊聲會顯得比較少。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的心理學家格洛斯曼和金德勒組成的研究小組,有一項最具說服力的發現:父親在遊戲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專家們在二十年內,用錄影帶記錄四十九個家庭的情況,影帶內記錄了父親利用塑膠小娃娃,帶領自己兩歲孩子玩耍的整個歷程,並每隔四~六年追蹤一次。結果發現父親在遊戲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真的會影響孩子未來十六~二十二歲的行為。


若父親在遊戲過程中漠不關心,孩子長大後,對同儕也會表現出沈默寡言,不信任他人;反之,若父親在遊戲中專注地觀察孩子如何自行從包裝中取出玩具,盡情探索玩具,直到孩子發出求助訊號才介入遊戲。如此,這個孩子在長大後,對同伴會表現出開朗、信任,而且情感細膩、富同情心,同時也願意鼓勵別人。



做孩子的玩伴


當「媽媽」的,總是說著故事書上的故事,故事內容總蘊含深遠的教育意義,玩起遊戲也總是平平和和;當「爸爸」的,在和孩子遊戲時,一會兒是孩子的座騎,一會兒是孩子的滑梯、翹翹板或單槓。


媽媽是「陪」孩子遊戲,爸爸則是在遊戲中把自己當成「玩具」。爸爸在遊戲過程中,情緒的轉換十分快速、富戲劇性,有時候是尖嘴獠牙的大野狼,正激烈追捕扮演小羊的孩子;有時候又成了病弱的老乞丐,正等待好心小孩的援助。這樣,時而胡鬧、時而安靜,常常突發奇想、頻出怪招的玩耍行徑,不但深深吸引著孩子,更滿足孩子愛新鮮、喜挑戰的需求。


許多心理學家深信這種粗魯式風格的「玩鬧」,能讓孩子真正體驗到一點害怕、一點期待,更同時領略到強烈、激昂的情緒,而孩子經由與父親的遊戲互動中,也學習到如何從情緒中恢復平靜,並學會接收父親在遊戲時「暫停」或「延長」的肢體語言暗示。


當孩子長大後,開始探索其他玩伴的世界時,與父親一起生活的種種經歷,將能協助孩子閱讀其他同伴的暗示,並懂得如何創造好玩的遊戲,也能拿捏遊戲的尺度——不過於安靜,也不太喧嚷,更能在遊戲中維持最佳的情緒狀態。如果父親能維持正面的互動關係,給予孩子更多參與、支配遊戲的權利,孩子將更有機會發展出優異的社交技巧。



父愛不缺席


父親影響孩子,並不在於陪伴時間的多寡,而在於親子互動的品質和情感的交流。孩子一生的幸福與安全,維繫在情感上真正不缺席的父親身上。只有父親的愛和出自天性的強大力量,才是抗拒搖頭丸、性濫交、不良幫派最堅固的堡壘。



˙自懷孕開始,就參與對新生命的關愛:能細心照顧懷孕妻子的身心需求,建立一連串正面的家庭互動,對婚姻、孩子和父子關係是非常有益的。


˙自嬰兒出生的第一天就介入照料工作:讓嬰兒熟悉父親的臉、聲音、走路節奏、味道,以及被擁抱、被安撫的方式。同時讓嬰兒知道父母的存在,並聯繫成一種安全感與慰藉。


˙伴隨孩子的成長,持續關注孩子的日常所需:將腳步放緩,花時間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一對一交流。一起玩、一起閱讀、一起分擔家事,一對一的交流才能了解孩子的社交生活,認識孩子的朋友,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工作和家庭間找出平衡點:設法降低自己的煩惱和壓力,較不易對孩子發脾氣。


˙不管婚姻狀態如何,都要參與孩子的生活:養育和教育是為人父母一生的共同使命。分居、離婚、再婚、探兒權……,都是父母可能必須面對和審慎評估的課題。但不管婚姻狀態如何,都要與成長中的孩子保持親密關係。


˙媽媽要肯定爸爸照顧孩子的能力:在媽媽強力認同下,爸爸才能自信、積極的動手做。稱讚爸爸的照料技巧,爸爸會更樂意主動參與孩子的成長。



給父母的話


父親與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正面情緒的發展,比如,鼓勵孩子有恆心、不斷嘗試新事物、克服挫折感等,都是源於父親的強大力量,而這也是一個有智慧的父親,送給孩子最好的終身禮物。到了青少年時期,孩子將面臨不良幫派、藥物濫用、性濫交等的誘惑和衝擊,這股頑強、破壞的勢力,不是人類的心理防禦所能阻擋、對抗的,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父親的力量,才是孩子另一層有力的保護。    原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庭枝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