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收涎禮」與「做四月日」--從離乳到獨立進食


寶寶四個月大那一天,會被穿上青色的衣服(代表「尚青」,聰明活潑的意思。)並將12個收涎餅 (有時也用243648) 用紅色紗線串起來掛在寶寶的脖子上,被媽媽(或爸爸)抱著,請好福氣的長輩、親友拿起一個餅,在寶寶的嘴邊擦一擦,口中喃喃唸幾句吉祥話:「收涎收嗒嗒,趕緊叫阿爸」、「收涎收漓漓,明年招小弟」,藉此表示祝福和好兆頭。「收涎」最主要的意義就是透過祝福,期待已四個月大的孩子將來能永無遲涎(延),成長快速;同時替產婦「做四月日」,準備「紅桃」謝禮用以饋贈親友。「收涎禮」和「做四月日」都意味著寶寶準備「斷奶」,開始要嘗試副食品,漸漸步入「獨立進食」的階段了。


副食品的添加


什麼是副食品?顧名思義,這是相對於寶寶的主食來定名的,隨著寶寶身心成長,開始體驗並學習成人的飲食方式,坐著吃喝,使用湯匙、筷子、叉子、碗、杯,從吃第一口副食品開始,亦即是離乳的開始,又稱為「離乳食」;從英文「solid food」翻譯而來,所以也有人稱為「固體食物」,表示食物型態的改變。「四~六個月」是添加副食品眾所周知的參照點,但寶寶本身的健康狀況及個別的生長狀況;尤其寶寶消化系統的成熟度,以及吞嚥、攪拌、咀嚼能力的發展更要審慎評估。通常四個月大可以開始試吃半流質食物,七個月大左右寶寶逐漸長出乳牙,因此可以試著給泥狀的半固體食物。全蛋、魚、肉最好等到九個月大再給。十到十二個月之間,可給寶寶不太硬的固體食物,等周歲以後,就可以和成人一起進食三餐。但在「臼齒」尚未長齊以前(兩歲半前),絕對不要給堅硬的粒狀食物,以免嗆到或導致消化不良。


添加副食品,一次只嘗試餵一種食物,而且應由少量一茶匙開始,濃度也必須稀釋,再酌量增為全濃度。每嘗試一種食物,應該特別觀察寶寶有無特別的反應,像:嘔吐、腹瀉、哭鬧不安、皮膚泛紅或出疹子、氣喘如果進食三天後,都沒有問題,可以再換另外一種副食品嘗試。如果想混吃兩種食品,最好等滿六個月再試。如果寶寶出現皮膚、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一定要立即停止餵食,立即就醫,以確定狀況並做適當處理。


「度晬」民俗與「米香糖」


除了「度晬掠週」的民俗之外,寶寶農曆周歲那天,長輩會準備「包仔」(即麵粉製成的饅頭),擦拭寶寶的嘴,然後說「嘴臭!去!香的!來!」(表示:去掉口中臭氣,換來香氣)擦好以後,「包仔」就丟給狗吃掉。期待寶寶透過此儀式,讓未來一生言語都謙恭有禮,嘴巴甜人際關係佳。然後,再拿出「米香糖」給小孩吃,表示周歲了小孩就可以與大人共桌而食共享三餐。此時主客異位,奶類食品從主食變成副食,同時也意味著「獨立進食」好習慣培養的起跑。


「獨立進食」習慣的培養,攸關孩子一生的健康與幸福,成人照顧者在餐桌前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吸收,變成日後對飲食的感受。「餐桌」可能是親子關係的同心圓,而進餐氣氛也可能引發出更多的親子衝突。這些餐桌上衍生的衝突,孩子對飲食的想法,孩子性格的形塑以食物為媒介,經年累月點點滴滴的醞釀如果想要把「餐桌」變成親子關係的同心圓,就從「獨立進食」習慣開始。


.和奶瓶說再見


無論哺餵母乳或配方奶,「喝奶」是嬰兒適應人類生活最大的樂趣。四、五個月大的嬰兒,多半能自己抱著奶瓶喝奶,但如果想在周歲前戒除奶瓶,最好還是讓嬰兒在成人照顧者懷抱裡喝奶,因為有真實的「媽媽」在,寶寶就不會依賴奶瓶。等六個月大,讓寶寶使用雙耳的矮腳杯,寶寶在自行喝牛奶、喝果汁,自覺自己和成人一樣會使用杯子,不僅不會依賴奶瓶,反而是培育「獨立人格」的契機。倘若寶寶已經滿十五個月大了,仍戒不掉奶瓶,不妨把常用的奶頭顏色、形式換掉,讓寶寶自己不喜歡已經不一樣的奶嘴,而自己自動放棄。或者乾脆把原先的奶嘴尖端剪掉,讓寶寶感覺到是「喝」而不是「吸吮」。另外幫孩子準備顏色鮮艷、造型可愛的小茶壺、小杯子,讓孩子自己倒水喝,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幫助孩子成功地跟奶瓶說再見。


. 孩子知道自己的飲食需求


美國班傑明.史潑克醫生(Dr. Benjamin Spock)曾提出「孩子知道自己的飲食需求」觀點,也就是說即使是新生兒,也知道自己的身體需要多少熱量,吃不夠,自然哭哭啼啼;吃飽了,自然神情滿足、鬆弛,安然入眠。只要寶寶頭圍成長正常,外顯動作發展表現正常,體重略輕,也不必刻意要寶寶增加食量,維持定食定量的好習慣,反而有助於寶寶平穩的成長與發展。


. 養成不挑食習慣


要孩子不偏食,最重要的是成人照顧者本身對食物的態度。父母素食,孩子自然也茹素。家族的信仰和食物禁忌,孩子也深受影響。如果孩子不吃青椒、辣椒,其實還算正常;但如果蔬果類整個大類都不吃,就要介入引導,可採下列的方法:


1.善用孩子模仿的天性,提供機會讓不偏食的孩子和挑食孩子一起用餐。


2. 佈置溫暖祥和的餐桌氣氛,成人絕不在餐桌前批判食物。


3.    變化食物的造型、烹調方式、盛裝食器的呈現方式。


4.注意食物色、香、味的部份。


5.將孩子愛吃的與不愛吃的食物酌量組合在一起。


. 養成吃早餐的習慣


營養學家咸認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對人體的健康十分重要。因為早餐提供展開一天所需的能量。不吃早餐會讓人更易肥胖,因為前晚的晚餐已經消耗了,上午時段感到能量不足,血糖降低,導致學習力、專注力降低。同時也降低了新陳代謝律新陳代謝率,人體為調整這樣的能量不足,反而讓脂肪脂肪更易積聚,藉以在空腹時,能有熱量來消耗。中午左右顯得特別飢餓,午餐的食量會不自覺地增多。飢與飽間的懸殊差異,不僅讓腸胃道調適較差,腸胃飽脹的感覺,也讓午後的元氣減弱頭腦不清明。不少研究養生術的人,都認為早餐應該吃得足夠,營養也要最豐富。養成孩子吃早餐的習慣,是現代父母應注意的事情。


.聰明吃零食


即使成長在貧窮的年代,童年也是有零食解饞,回想筆者的童年,一毛錢一顆口感粗糙的金咁糖、加調味包的王子麵、吃完後會雙手雙唇都染紅的梅子片回憶起來都承載著父母、長輩對我們偶然的奢華寵愛。人到中年,筆者更認同「人生苦短,先吃甜點」的道理,零食、甜點令人鬆弛、令人愉悅。擇定嚴選食材、嚴格品管的食品廠商,堅持少糖、少鹽、少油脂的零食,盯緊製造日期、食用期限,看牢食用色素、人工添加物的量,把關避免引起過敏的食物;在不影響正餐下,給孩子少量的零食,應該比不小心讓孩子喝到美國進口的牛骨、牛雜湯安全吧?沒有零食的童年,哪算是完整的童年?


獨立進食習慣是經年累月的蓄積,就從寶寶「收涎禮」開始,「收涎收漓漓,嬰仔好養飼」。要寶寶「頭好壯壯」、「健健美」,面對寶寶的飲食問題,父母親可要有智慧的執行力。


獨立進食發展簡表

























月齡



相關獨立進食的行為表現



成人照顧者可以這麼做



4~6個大



1.長出第一顆牙


2.有支撐時可坐起來


3.手眼協調更進一步,「手」會去觸及「眼」所見之物。


4.會以手掌抓物,如抱奶瓶。



1.      給寶寶稀釋後的果汁或菜汁(選甜度佳酸度低者,一次只嘗試一種)。


2.      可給予較輕巧的雙耳矮腳奶瓶,自己喝水、喝奶、喝果汁。



6~8個月



1.      長出上門牙。


2.      可獨坐。


3.      能雙手抓取小物件,且能兩手傳遞、交換。


4.      會有意把手上物品丟掉或推開。



1.      可開始給予泥狀半固體食物、牙牙餅乾(學習抓握)。


2.      給寶寶一套餐具,成人照顧者餵食用一套。置一些食物泥在他碗裡,一邊餵食,一邊在其後方,牽拉扶持他的手,舀他碗裡的食物協助納入嘴中。


3.      開始給他專用的用餐座位(不強迫他坐太久)。


4.      丟餐具時就把餐具、餐點撤走,不要養成壞習慣。



8~12個月



1.      長出犬齒


2.      10個月左右已坐得很穩了。


3.      能使用拇指、食指、中指抓握物品,但容易掉落。


4.      能將物品放入小容器裡。


5.      會明顯搖頭表示不要。



1.9個月大,可酌量給予全蛋、魚、肉等蛋白質食物。


2.不要給太硬的食物,不可給粒狀食物。


3.12個月以後,可一日吃三餐,兩餐之間給點心,再補充奶類當成副食品。


4.讓他用手進食,三指抓握熟練,就能使用工具,成熟使用餐具。



12個月大以後



1.      對食物會顯示明顯好惡。


2.      對大人的紀律、規範已能理解。



1.      可與家人共同進食。


2.      不必刻意為孩子準備專屬餐點,只要清淡、原味,稍加碾碎、切割即可。


3.      餐桌禮儀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庭枝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