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壹.仗「義」行俠的少年

蒲州少年本不姓「關」,年少力猛,從不檢束行為;父母憂心少年易啟紛端,令其棲息後園之空屋。一晚,牆角傳來女子嚶嚶啼哭,兼有老人無奈的歎息聲,原來是解梁縣尹倚勢凌人,脅迫女子捨棄原有婚約,屈身為縣尹舅爺之妾;少年越窗而出,當晚三拳兩腳結束縣尹及其舅爺性命,踉蹌亡命於潼關,追兵緊迫在後,低伏河濱掬水洗面,驀然驚見自己容貌已大異於前。神眉鳳目輪廓猶在,豹頭環眼、熊額虎鬚特徵仍在;惟,面色已轉如紫玉之色,連自己都已不復辨識;少年於是放膽挺身前行,急叩關門,視關門上之圖騰,隨口指「關」為姓,順利應答關主詰問,而後,以「關」為姓,終其生不復改。

一日,張翼德賣肉於市集,午時將所餘之肉,下深井中貯存,再舉五百斤大石掩其上,撂下一語:「能舉此石者,與之肉!」關雲長當下舉起巨石宛若鴻毛,從容攜肉而行。張翼德猛追於後,互相角力,兩者勢均力敵,難分難解之際,適巧賣草履的劉玄德途經此地,巧妙緩解兩方之衝突。三人「不打不相識」,張翼德延請關雲長、劉玄德到家中飲酒相談,三人共談義氣相投,雖無「宰白馬祭天」,亦無「殺烏牛祭地」之儀禮;但在後園桃樹的印證下,桃園「熱」結三兄弟「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的「結」義儀式,深深撼動「誓為兄弟」的「同生共死」情誼。

《三國演義》的第一個章回,「桃園三結義」成功形塑了「關公『結』義」的形象,此後,華人「換帖」、「結拜」,必赴「關帝廟」或「三義廟」禱祝矢誓,歃血為盟、立重誓、締合約,都敬邀「圓睜鳳目」的「關公」為盟約的見證。有「關公」在,所有盟約的「誠」、「信」基礎才能俱足。後世華人咸信:「關公」是人間「忠」、「義」、「仁」、「勇」的化身,更是超友誼結合的最佳守護神。

貳.「過五關斬六將」的戰將

話說劉、關、張三英結交後,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自此生命史展開新頁,關雲長已不再是流亡市井的草莽少年,年輕的生命自此在軍事、政治上展現頭角。號召鄉勇成軍,斬「黃巾賊」,自是戰績的一頁,但「溫酒斬華雄」一役,將仗義行俠的少年,推往「勇」、「謀」兼備的戰將之路,令人嘖嘖稱頌。

董卓麾下大將華雄以驍勇善戰聞名,連斬袁紹營中四名猛將;袁紹震驚之餘,急召州牧商議大事,當時關雲長隨侍劉備身側,見情勢危急,自願上陣,取華雄首級,在場多人並不看好,僅曹操慧眼獨具,且極力保薦並斟酒一杯敬關雲長。只見關雲長氣定神閒答道:「待我取華雄首級,再飲不遲!」說完立即提刀上馬,飛奔而去,眾人尚在將信將疑中,關雲長已取華雄首級回營,先前酒杯餘溫尚在。「溫酒斬華雄」一戰,令眾人對關雲長刮目相看,亦奠定關雲長有勇有謀的英勇形象。關雲長不僅是「桃園結義」中的少俠角色,更讓關雲長成為氣蓋山河的大將軍。

兩年後,張飛酒後誤事,被呂布兵馬突襲,徐州落入呂布之手,劉備與關、張二將領,奔赴許昌與曹操共議生擒呂布,收回徐州之際;曹操有竊漢之心,暗中命徐州州牧車冑擊殺劉備,事為關雲長識破,斬車冑而自守下邳。劉備逃亡,曹操派張遼勸降關雲長,並贈綾錦、戰袍、金銀器皿與赤兔馬良駒,關雲長收受厚禮,並轉供兩位嫂嫂用,著曹操新贈錦袍於舊袍之內,表示不忘舊主之恩。並與曹操約法三章:一者,降漢不降曹;二者,以劉備薪俸給養,曹營上下人等,不得到門;三者,一知兄長劉備下落,不辭千里路遙,即刻求去…《三國演義》此篇幅描述,入木三分地刻劃出關雲長「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義薄雲天的「忠義」性格。

得知劉備下落後,關雲長屢次求見曹操辭別,曹操故意避不見面,沒有曹操批准的行文,關雲長決意封金掛印,保護劉備妻小,一路過「東嶺關」、「洛陽」、「折水關」、「滎陽關」、「黃河渡口關隘」計五關,斬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等六將;千里奔波終於行抵古城,與劉備、張飛、趙子龍重逢。當瀏覽到「會古城主臣聚義」的章回,關雲長已不再是漢壽侯,關雲長將世人心目中的「倫理道德」,演繹、張揚到最極致完美的境界,足堪為後人「五倫」的典範楷模。

從《三國演義》、《平話》、《戲曲》裡仔細品味,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文醜、過五關斬六將、掛帥封金、走單騎、古城會、守華容、戰長沙、單刀會、決漢水淹七軍、斬龐德等戰役場景,關雲長的英明神武,驍勇善戰形象格外顯明。即使是最令人傷懷的悲劇情節:戰沔水決死戰,敗走麥城,死於臨沮等挫敗的戰事,也場場令人慷慨激昂,迴腸蕩氣。

羅貫中筆下的關雲長,比一切《平話》、《戲曲》所描繪的「戰將」形象,更加地震爍古今。就連最令人喪氣的情節,關公麥城艱危,慘遭呂蒙暗算,在矯健的如椽大筆之下,令人油然興起:「雖敗猶榮」的喟嘆。書中情節所描繪的「戰將」形象,卓絕彪炳、堅毅勇猛,俱是令千秋感佩,萬世留芳的功勳。

茶樓、酒肆的說書人,舌粲蓮花地讓《三國演義》裡的人物生龍活虎地穿越時間、空間。說書人將「關公」超俗卓絕、驍勇善戰的形象,栩栩如繪地鋪陳演出…一而再、再而三渲染下,綿延至各行各業,上至士紳,下及市井小民、販夫走卒、老弱婦孺…全數懾服於「關公」剛毅威武的面貌,伴隨山巔、水湄、海口…隨著櫓船、竹筏、牛車、商隊…說書人的演出和戲劇表演,以「七分實事,三分虛構」穿插成章,錯雜交織,把「關公」的神武,濃縮地更加遒健有力。章回小說、戲曲、野台戲一向是漢民族風行草偃的「大眾教育」,將「關公」的「戰將」形象,在華人世界中不斷地滋長茁壯,歲月催化下漸漸超越升格,不但取代蚩尤、姜子牙、岳武穆的「戰神」位置;更從血肉之軀的一員名將,躍升為士農工商共同敬拜的神祇。

參.玉泉山「顯聖護民」的「關公」

孫權受呂蒙慫恿,早有誅殺關羽之志。一日,曹操以重利勸誘孫權夾攻關羽,孫權一方面忌憚關羽的驍勇,一方面與呂蒙、陸遜共同巧設計謀,在聲東擊西的巧詐下,關羽節節敗退,僅據沔水以自保,呂蒙白衣渡江,關羽兩面受敵,敗走麥城,終遭斬首。「關公」英靈寃屈不甘,於是英魂不散,飄飄蕩蕩來到荊州當陽縣的玉泉山。結草為庵的雲遊老僧普淨,三更之後正於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悽愴地呼喊「還我頭來!」普淨仰頭看見赤兔馬,馬上有人手提青龍刀,當下心中澄明,於是持麈尾招呼:「雲長安在?」又婉語規勸:「…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醜、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

「關公」悽愴地呼喊「還我頭來!」駕雲成風的一幕,絕不是將士「輸不起」的悲泣,而是心有不甘「被呂蒙暗算」的英雄悲憤,「還我頭來!」的呼聲,令世世代代《三國演義》讀者哀慟低迴。在普淨眼裡「關公」已能御風而行,「關公」英魂已幻化為神。普淨與之一問一答間,「關公」幡然感悟,至此接受自己「成仁」的事實,後來常常在玉泉山顯聖護民。當陽縣鄉民感念「關公」恩德,就在玉泉山頂立廟,讓「關公」英靈四時致祭。

羅貫中之筆向來崇漢抑吳,尊關羽而輕呂蒙。話說孫權得荊州設宴慶功,「關公」凜凜神威之英魂附身於呂蒙…孫權賜酒予呂蒙,呂蒙接酒未飲,突然棄杯於地,一手擒住孫權大罵…其後,呂蒙大步坐於孫權位上,雙眉倒豎,兩眼圓睜:「…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最後,呂蒙倒地,七竅流血而死。本章回真是「神威」蓋世,「關公」一口怨氣不吐不快,「神威」殺呂蒙於東吳慶功宴上,孫權所賜之酒呂蒙尚未沾唇呢!小說家之筆仍不忘當下表明身份:「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真是壯士行徑,「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壯士作為!

玉泉山顯聖後的「關公」,已跳脫血肉之軀,由「凡人」一舉「成神」。普淨當晚所見騰雲駕霧、立於雲頭的「赤兔馬」、「白面將軍」、「黑臉虬髯大漢」,同時與「關公」一起飛昇從祀,白面關平黑面周倉,永遠與「關公」生死相隨,儼然成為「三一神」。而青龍刀與赤兔馬,亦成為關帝廟裡獨有的莊嚴神器。數百年來,敬拜「關公」的虔誠信眾,同時勤勤懇懇接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安排,敬拜「關公」之餘,同時敬拜關平、周倉。讓「關公」的道德與典範,永遠有師徒、父子般的薪火相承,「道德」、「典範」因此能歷久彌新代代相傳。

肆.時空變遷下,看「 關聖帝 君」的信仰與影響力

從《三國演義》、《關帝聖蹟圖志全集》、《歸田瑣記》、《關西故事》書籍的閱讀,筆者僅擷取其中一、二,再改寫成屬於一個讀者的「 關聖帝 君」重要生平軼聞,字裡行間也許對「 關聖帝 君」、以及「 關聖帝 君」廣大的信仰者有些不敬的。但絕不能怪我,關鍵在於「時間」、「空間」大舞台的更迭。

三國爭雄,而後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民國,多災多難的漢民族,不斷地受人禍、旱澇、兵變、瘟疫的侵擾,五胡亂華及遼、金、元、清的崛起,迫使漢民族不斷南移,在移民歲月裡,尋常老百姓只能在「民間信仰」上,追求身心靈的安泰舒適。民眾愈是生活艱困,民間信仰就愈加篤厚;政治越是晦暗不彰,寺廟香火卻更加興旺。

就以明朝為例,朱洪武在順天府正陽門前建關廟,原來只是安置為「戰神」,以輔佐將士守城的意義。嘉靖年間,蒙古餘裔一再起兵於漠北,東南又有倭寇入侵,民間信仰上聲威日隆的「關王」,「神格」又進一大步。隨著明朝國運式微,「關公」的神格,反而日益崇高,到了萬曆、天啟年間,「 關聖帝 君」的尊號,不但是宗教上神道名號的晉爵,在國家祀典上更實踐「帝王」之禮。崇禎年間又多了「關夫子」的尊稱,「關夫子」或「山西夫子」完全與「文聖」「山東夫子」的孔子並駕其驅。「關王」、「岳武穆」共享「武聖廟」香火的局勢,也因為「關夫子」的敬稱,而有差異化的發展。清朝入關後,抑「岳武穆」尊「 關聖帝 君」更盛,尤其滿州人入關前,就把《三國演義》當成「兵書寶鑑」、「從政規範」來讀,更重要的是運用「桃園『結』義」的故事,拉攏蒙古,共同侵略大明江山。明、清兩朝「 關聖帝 君」「神格」化的演進,實與政治角力直接相關。

關羽這位歷史人物,在《三國演義》裡是藉著「桃園結義」登場亮相的,關羽的生平事蹟也許有功有過,但終生為國盡忠,為朋友殉難;就連義結金蘭的嫂嫂、侄子,也「過五關斬六將」搏命千里護送。面對戰事,關羽是臨危不亂的;面對華佗「刮骨療毒」的療程,關羽是談笑自若的;面對死亡,關羽也死得壯烈。荊州遺民敬拜關羽,更日積月累將生前、死後事蹟,慢慢神話而化為神蹟。除尊崇關羽為戰神、兵主外,新興的商業階層,以及平民百姓,大家都需要擁有「社會道德」的守護神,饒富「義氣」化身的「關公」恰如其選。

鄭和下西洋時,「 關聖帝 君」的信仰,傳到東南亞。明末、清初移民來台的閩南人、客家人,也以對「 關聖帝 君」的信仰,匡正來台後的社會秩序。軍警人員、將軍士兵、武師、教育業、香燭業、命相家,人人都少不了「義氣」的守護神,甚至連秘密會社、幫派堂口也崇尚「 關聖帝 君」的「義勇」。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日本、南韓…,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有許多祭祀「 關聖帝 君」的廟宇。

在台灣,「 關聖帝 君」受到儒家、道教、佛家共同的膜拜,「 關聖帝 君」不但是「關帝廟」、「恩主公廟」主祀的神祇,同時也是「武財神」、「五文昌」之一,若「主祀」、「從祀」都合計併算,台灣民間信仰中「 關聖帝 君」應是宮、廟最多,信士、徒眾最多的。

關聖帝君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西元160年),距離現在正好隔了1850年。醫療科技昌明,讓現代人更加不懂得珍惜生命;全球競爭力的挑戰,學子們面臨的考試、學習壓力日益龐雜;商務往來,「義」更是新世紀的「心」紀律;地球被污染,環保議題逐漸抬頭…欣見「恩主公廟」、「 關聖帝 君廟」多年來擴大社會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在醫療、文化、教育的範疇下,提供深耕精耕的社會力量,張揚「 關聖帝 君」保護、庇佑人民的福澤。

在2010的時空背景下,「醫療」與「教育」也許可以改善人類的生活;但,「信仰」與「藝術」的力量,更能為人類未來的幸福加值加分。深切盼望執掌「恩主公廟」、「 關聖帝 君廟」等社會賢達們,能夠精益求精,發揮具創造力的服務心。新世紀更需要重建道德紀律,需要的不是有形的學校,而是更多的宗教薰陶、更多的藝術陶冶。也許,倚仗「 關聖帝 君」的「青龍刀」,能揮灑出更多美感的種籽;也許,騎乘「 關聖帝 君」的「赤兔馬」,能馳騁出一條更能令本世紀人類「身心靈安頓」的信仰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庭枝老師 的頭像
    庭枝老師

    庭枝老師幼教補給站

    庭枝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