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晨剛走進通往學校的巷口,就會聽到充滿善意、緩緩前進的摩托車聲,再次是,予晴甜甜暖暖的聲音:「園長媽咪!早安!」;而後,是她父親爽朗的招呼聲:「園長好!」。我和予晴父女暖暖幸福的相遇,讓我在每天開始的工作中充滿熱力,也教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對待繁冗的行政業務,面對不同的人事物,都要有和煦的溫度。予晴阿嬤傍晚來接孩子,也會客氣地問我:「我可以直接上樓接予晴嗎?」予亮每天跟在阿嬤身邊接姊姊,看見我也喊:「園長媽咪好!」真是有禮的一家人!客家話有句俗諺:捉貓仔看貓嬤,討心舅(媳婦)看爺娘」。意思是說:「想要養到好貓,必須看看母貓的表現;要挑揀好媳婦,當然要觀察她父母呈現的身教與言教。」我絕對相信予晴、予亮一家人舉手投足展現的禮儀風格,一定足以「有禮走遍天下」!予人「晴」朗、予人燦「亮」的人際互動空間!


春節年假你會和孩子出遊嗎?你會在年假帶著你的孩子拜訪親朋好友嗎?你對孩子與人互動的社交發展能力深具信心嗎?好「禮」過新年,究竟怎樣才能算「好禮」?過新年的「好禮」有哪些?該用什麼策略、步驟,幫孩子成為「有禮」的人氣王?


曾幾何時,合宜的禮儀、舉止、語言,已逐漸被愈來愈忙碌、愈來愈多的自我防衛、愈來愈被重視的私利所取代!公車上喧囂吵嚷的學生、電影放映時此起彼落的手機聲、父母任由孩子在捷運車箱間橫衝直撞、車陣中漫無休止的喇叭聲還有郊山、幽谷中震耳欲聾的卡拉OK歡唱聲、賣場裡衝撞而來的推車..這些無禮放肆的行為,再再令人感到不友善、不舒適!再再讓人想要遠離人群!身為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我們,社會生活的體驗已經是這麼不堪!是不是更應該用心用情面對幼教生活,把日常生活中的身教、言教發揮得更淋漓盡致?唯有發揚幼教工作者潛移默化的力量,才能夠漸漸撐持「有『禮』走天下」的願夢!


.蒙特梭利博士對社交禮儀教育的提示與實踐


人際互動是否能和諧順暢?「禮貌」具決定性重要的一環!「禮貌」為什麼重要?《禮貌的力量》(商周出版社)一書作者赫德佛斯寫道:『禮貌』是捍衛文明與和諧社會中最重要的武器!禮貌的重要不只因為『「禮貌』是保障個人尊嚴的最有效工具;『好的禮節』更是強化人類社群穩固的基本條件。當我們禮讓別人通行、當我們忍住怒氣、當我們幫助老幼殘弱,這些舉動看似影響微小,卻能蘊蓄成一樁不容小覷的文明社會成就。我們的小小犧牲,就能讓世界大不同。」赫德佛斯寫的是潛移默化、風行草偃的「社會教育」力量。


禮貌」是我們成人能夠掌控的少數事情之一,毋須太多口號、毋須誇張的目標、不需要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但,「禮貌」這個日常生活領域要成人自己奉為圭臬並執行,又期待孩子們一生都奉行遵守,確實需要日日月月、歲歲年年長期的培育與實踐。蒙特梭利博士對二到六歲孩子的「社交禮儀教育」提供平實、自然的實踐方法與策略。像是:打招呼的禮貌、穿著的禮貌、語言的禮貌、應對的禮貌、遞交物品的禮貌、開關門的禮貌、用餐的禮貌、社交的禮貌、乘車的禮貌、行進的禮貌、使用電話的禮貌、運動的禮貌、年節的禮貌、倫理的禮貌、國際的禮貌、互相訪問的禮貌等蒙特梭利博士都透過「環境設計」,讓孩子浸淫在精心設計的迷你社會裡,不但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並學習有始有終完成一件事情,自然而然發展出對「身體動作」的自我控制力及「專注」的實踐能力。精細動作與粗大動作的協調,自然能在日常生活自理活動中,按部就班且從容自在;有「專注」的能力,自然能夠專心傾聽、專注學習。


.好「禮」過新年的珍重叮嚀


    與孩子一起「好『禮』過新年」,應該是為人父母最平實的新年期待,平日對「禮儀教育」較不經心的父母,其實,也可以透過身教言教的「耳濡目染」、即時的「耳提面命」,協助孩子完成「社交禮儀」的準備。


.教孩子打招呼


    首先,先要細心檢視孩子本身的舊經驗和舊能力。孩子見到熟悉的親人長輩願意主動打招呼嗎?面對別人的招呼或詢問,能很快應答?還是只選擇「點頭」、「搖頭」?孩子如果只呈現「點頭」、「搖頭」的反應,是「語言發展」不夠順暢?還是「社會性」發展沒有被引導?如果能事先釐清以上的問題,就更能早早培育孩子的「社交」技巧。「打招呼」這件事必須配合柔婉的肢體動作、溫暖的語氣和音量、甜甜的笑容和眼神款款的互動才算是「有溫度」的招呼。


. 教孩子說好話


「說好話」很重要!過農曆春節「說好話」更重要。記得小時候「年二十五」(陰曆十二月二十五)開始,媽媽就會召集所有的孩子們(包括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提醒我們一定要口說好話。尤其是製作年糕、發糕、貼春聯的時候,更要說好話,否則一整年都會不順利一直到元宵節「年」才算過完!不好聽的口頭禪不能說,「否定」語氣的話不要說,令人「不舒服」的話不要說,不說「四」要說「兩對」雖然年俗有點令人戰戰兢兢,但成人謹言慎行,孩子們也就遵照辦理;有大人的示範,孩子一點都不覺得難。逢年過節不妨教教孩子說說應景的吉祥話,像是:大家恭喜、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年年有餘、歲歲平安、身體健康都是老少咸宜的萬用賀詞。多引導幾遍,孩子就能模仿得自自然然。


. 學習合宜的稱呼


    合宜地稱呼別人是禮儀的重點,叫錯別人的名字,弄錯別人的性別,搞錯別人的輩份是很糗的事。不太常碰面的親友,就要自己先確認,再教孩子合宜地稱呼對方。


. 耐心聽別人說話


    網路時代的來臨,匆匆忙忙地交談,毛毛躁躁地插嘴,很多成人都會犯這毛病;要引導孩子能「耐心地聽別人說話」,應該先從成人自己開始檢討。不搶話、不插嘴,有耐性聽別人說話,尊重多元的不同的境遇(性別、年齡、特殊需求、不同的語言習慣),才是真正的尊重與接納。   


. 使用電話禮儀


    四歲左右的孩子很喜歡幫忙接聽電話,不妨順勢引導孩子學習電話禮儀:「這裡是2013-1414,我是小安安!請問您要找誰!」「陳阿姨好!媽媽正在洗碗,我去請她聽電話,您要等一下喔!」「爸爸媽媽正在忙,現在不方便接電話,請您留電話號碼,我請他們打電話給您!」「您忘了媽媽的手機號碼!沒關係!您先留下手機號碼,等一下媽媽再回您電話!」先讓對方知道有沒有搭錯線、多用「您」、多說「請」、少在電話裡透露隱私就是最安全、最適度的電話禮儀。


. 培養觀察力


    有一種覺察能力稱為「察言觀色覺」,有些孩子觀察力特別敏銳,很小就具備這種神通,有些孩子欠缺這樣的敏覺力,因此人際互動上,有人無比順暢有人窒礙難行。成人可以透過生活中的不同情境,隨機讓孩子辨識人類在不同情境下的肢體語言、表情樣貌..間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進而在不同場域中表現出合宜的舉止言行。


.餐桌禮儀與公共場所禮儀


    逢年過節聚在一起吃飯的機會最多,孩子得體的餐桌禮儀,最能展現父母親平日的教養水平。飯前洗手、自己進食、從容使用餐具、細細嚼慢慢嚥、不批評食物、不挑嘴是平常就要建立的餐桌禮儀。千萬不要等孩子犯錯,才在眾目睽睽下進行餐桌訓斥。


    趁著年假親朋好友攜家帶眷一起出遊,在公共場所裡的禮儀規範也要示範提醒。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要尊重其他乘客的權益,千萬要做個排隊的好公民,絕不亂丟垃圾,絕不大聲喧嘩。孩子與您親密的親子互動,舉凡歡唱兒歌、說故事、猜謎語,都要維持柔婉的音量。


.餽贈禮儀--學習感恩


    接受長輩的任何餽贈,都要心懷感恩,要讓孩子知道每件禮物都包含了關心與祝福..一個小紅包、一張圖書禮券、一本書、一頂毛線帽都是「愛」的表現!教導孩子適切地表達謝意,就是「感恩心」最好的呈現。


   .結語--父母的身教言教


    許多年前看到一對對聯:「酒香潤朋友,書香潤子女。」印象非常深刻!「書香」就是父母的身教、言教!更是父母送給孩子的一雙隱形的翅膀!


要孩子迎著風雨,要孩子看到夕陽與彩虹的顏色,要孩子飛過寂寞和絕望,要孩子守候夢想開花結果不憑藉父母的財富、不憑藉父母的寵愛,依靠的是父母的身教、言教的光芒與溫暖,孩子才能有隱形的翅膀飛越過人際互動崇山峻嶺的考驗,做個溫文儒雅的好公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庭枝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